10月9日至14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再次登台广州大剧院,迎来第600场演出。
为纪念这一特殊时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广州大剧院特别策划“600场特别庆典活动”。《只此青绿》三位主演“希孟”张翰、“青绿”孟庆旸、“展卷人”谢素豪现身,和广州观众交流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并分享了电影版的创作故事与各自的心愿寄望。
对舞台的线场演出……舞剧《只此青绿》面世三年多来,早已成为观众心中的舞剧经典。
剧中,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kaiyun官网走进了千年之前的画家希孟的内心世界。他以展卷人的身份陪伴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最终与这位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千里江山图》能够“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也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连接。
希孟的扮演者张翰感叹道:“从排练开始,我们所有人跟《只此青绿》相伴已有快四年的时间。一路走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尽心尽力。因为它很珍贵,它凝结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如今,演到第600场,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和支持我们,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将《只此青绿》的这份荣耀传承下去。”
10月1日,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由周莉亚、韩真、张翰、孟庆旸、谢素豪等舞台原班编、导、演阵容与电影人合作的电影《只此青绿》在全国上映。电影在充分还原舞蹈诗剧的基础上,以光影艺术的形式为观众展现了宋风雅韵和壮哉美哉的《千里江山图》。
孟庆旸表示,舞蹈演员和影视演员的区别在于舞蹈演员主要依靠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哪怕电影从早拍到晚,我们的肢体和肌肉都要一直保持兴奋状态。不能说这会儿没你的戏,你就放松了,否则,突然轮到你上场的时候,你的肌肉状态会跟不上。”另外,表演情绪上也会面临不时被打断的状态,这和舞台上连续的、有延伸的情绪状态不同,“电影拍摄时的表演是片段式的。”孟庆旸说。
谢素豪坦言:“没有什么轻松快乐有趣的!张翰累到吐,导演累到要吃速效救心丸,大家每天睡三四个小时,脑子里的弦一直紧绷着,因为你要不停地去想明天的拍摄任务,现场一开机,就有几百号老师等你一个人,你要赶紧把要拍的镜头完成。可以说,完全是高压和紧张的情绪。但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还能呈现出理想的银幕效果?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只此青绿》影视化的机会,一定要做到最好,一点遗憾都不想留。”
张翰深有同感,尽管演起情绪戏来没压力,但他也遭遇过“身体被掏空,完全哭不出来”的境况:“有一天,我早上6点起来化妆,一直拍到凌晨2点多。最后,整个人躺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但还是要拍‘入画’时的情绪镜头,那时,别说哭了,我已经完全没有情绪可言了,我居然对希孟无动于衷了。导演拿出催泪剂给我抹了一下,结果眼睛辣得够呛,眼泪还是没有。后来大家又让我去看月亮放松,还是没用。我自己也很着急,整个剧组都等着我的这滴眼泪收工,可我偏偏哭不出来。很感动的是,这时候大家坐到我身边来陪着我,宽慰我,我心里的压力减少了很多,这才顺利完成了拍摄。在那一刻,希孟都打动不了我,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温暖打动了我。”
谢素豪认为,电影版《只此青绿》可以让观众更清楚地读懂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也让自己成长为更成熟的展卷人:“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我是完全把自己交给角色的——无论是舞台上还是舞台下,我一直都在追寻展卷人的身影,时时刻刻寻找自己和他的链接。直至拍完电影,我再站上舞台时,我觉得自己终于是那个成熟稳重的展卷人了。”
看到电影成片后,谢素豪大哭一场:“这一路走来真的挺不容易的,能够通过电影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保留下来,我很感恩。”他动情地说:“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伤病的增加,我不知道还能够在舞台上跳多久。原来的我特别拼命,现在的我特别希望身体健健康康,这样才能跟观众多见面。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只要我能站在舞台上,我就希望自己好好享受舞台,好好享受和观众在一起的日子。”